參考消息網10月4日報道 西媒稱,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,當今一代年輕人的前景變得模糊起來。在西方,大部分新畢業的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,但在中國這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現象,而且隨著經濟減速開始惡化。
據西班牙《國家報》9月29日報道稱,幾年前,大學文憑還是進入勞動力市場的“敲門磚”。對于學歷不高的人來說,沿海地區的制造工廠也為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機會。但情況正在發生變化。目前,在每年進入大學的700萬大學生當中,有8%剛畢業就失業。今夏中國股市動蕩也給很多“80后”年輕人的職業前景罩上了陰霾。
報道稱,年輕人普遍抱怨找工作需要“關系”開路。一名22歲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畢業生表示,在當今的中國社會,“關系”是非常重要的。假如沒有“關系”,就必須更加努力。然而,一個人的職業發展不依靠自身的努力和能力,而是依靠“關系”,這是不公平的。
《中國的千禧一代:希望的一代》一書作者埃里克·菲什表示,在連續2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之后,中國經濟增長開始放緩,很多對年輕人影響尤甚的嚴重社會問題開始顯現出來。巨大的未知數在于,假如高就業率和高增長率交換權力的社會契約最終破裂,那么中國的年輕人會作何反應?
菲什稱,年輕人依然信奉“致富光榮”,但是已經不再將金錢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,而是開始將錢作為達到人生目標的工具。他們更多地考慮如何實現自我價值,使人生變得更有意義。中國的年輕人選擇了一種政治色彩更少、社會色彩更多的活動方式,而且危險更低。
報道稱,中國政府繼續密切關注年輕人的動向。
雖然中國正日趨老齡化,但是年輕一代依然占總人口的1/3,大約有4億人。他們出生在改革開放初期,從出生起看到的一直都是經濟持續增長。2000年中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(GDP)只有1000美元,而今已經接近8000美元。
報道稱,這是一代與父輩截然不同的年輕人。他們見多識廣——2014年有1.17億中國人踏出國門,他們緊跟互聯網浪潮——80%的青少年每天使用互聯網,而且他們比父輩更加自信。